close

1.jpg  

1.jpg  2.jpg  

首先先感謝許多網路陌生好友..讓我找到以下很珍貴的資料可以引用....

http://www.pse100i.idv.tw/t/sncefoczn/sncefoczn002.htm 版主照片拍得超讚的啦!@o@

http://sanyi.tacocity.com.tw/station01.htm   這個很讚!介紹很詳細^^

http://miaolitravel.net/scenic_spots.php?sn=123

http://okgo.tw/photo/list.html?qid=772  有很多當地的照片

http://blog.yam.com/evenlin/article/19854500  果然是玩遍台灣的一哥^^ 內容好豐富唷!推!

http://yo.xuite.net/info/element.php?id=9Owy9retKfIuWXe0rPQ5Sg

http://forestlife.info/slide/s389.htm

位於苗栗縣三義鄉勝興村的勝興車站,標高四百零二點二三六公尺,是台灣西部縱貫鐵路海拔最高的車站.勝興站位於關刀山的山麓,四面環山南北各有隧道.山線列車爬坡、穿越山谷隧道後抵達勝興,視野頓時豁然開朗.從苗栗縣勝興站到台中縣泰安站的八點六公里,是西部幹線最陡峭的路段,然而沿線有多處景點,還經過八座隧道,不但是縱貫線最後打通的路段,也是地形最畸嶇的一段.

 勝興車站興建於民國前五年,迄今已九十二年.勝興站舊名”十六份驛”,因為站房早期只是一處信號所<今日的號誌站>,專門負責列車交會錯讓,民國十九年才有客貨運業務,當地因有十六座蒸餾樟腦的腦灶,所以地名昔稱十六份,勝興站舊名<十六份驛>也由此而來.

 勝興火車站是西部縱貫鐵路的最高點,站內月台有一座紀念碑,標高 402.326公尺,為西部縱貫鐵路中最險峻、自然景觀最特殊的一段。勝興車站整棟建築係以木頭為建材,為一日式虎牙式木造建築,虎牙式設計據說有避邪祈福的作用。

1.jpg  

 勝興火車站興建於民國前(1906)年,至今已有九十餘年的歷史,站內設施有許多日據時代的設備,例如與泰安之間作為列車通行證的「電器站牌」,現已改為中央控制系統,這套設備也就逐漸成為歷史。勝興火車站在西部海拔最高峰關刀山山麓,雖然目前營運量相當小,但已成為中部登山郊遊瀏覽風景熱門的地點。

海拔標高四○二、三二六公尺,是台灣縱貫鐵路最高點,該站設於清光緒二十九年(一九○三)。原稱「伯公坑」信號場,後改名為十六份信號場。民國二十四年,又改稱「十六份驛」,開始客運及貨運業務。日治時期山線鐵路之興築,自民國前十年起分段舖設,竹南苗栗段於民國前九年五月二十五日完成通車。同年十月十七日,苗栗三義完成通車。翌年春,三義伯公坑段開通,惟只供運輸建設鐵路資材之用。伯公抗、后里之間,因山地險阻,河川橫亙,建築費時,至民國前四年,始歷盡艱難,建築完成,山線鐵路全線通車。

勝興原稱十六份,據說勝興山區,昔日樟木叢生,拓墾期中,曾建有十六座蒸餾樟腦之寮灶,故名。光復後三義設鄉,方易今名。勝與站座落山谷中的小台地上,整棟建築係以木頭為建材,每根標柱都完全不使用釘子,勝興車站附近有九座山頭環繞,造型十分特殊,具有避邪的作用,站區景致的布置,極富巧思,各色花木,隨地勢栽植,錯落有數,看來賞心悅目,台灣鐵路沿線各站,景色有如此明媚多姿者,實在不多。站外十數戶民家聚居,小小山村,深處群山中,居民和緩悠然的生活步調,使人深深著迷。勝與至關刀山的地段,屬鯉魚潭水源保護區,得以保有一片茂密的森林,道路蜿蜒伸長其間,清涼靜謐,意境幽雅。

離車站最近的開天2號隧道,建於西元1905年,全長726公尺,1935年發生中部大地震時曾經受損,所幸並不嚴重,仍保持著原來的磚砌結構,隧道上方仍可隱約看到當時民政官“後藤新平”親題的『開天』字跡,也因為這樣,吸引著大家一探開天隧道的欲望,進而從中去體驗歷史所帶來的鐵道丰采。

來到《勝興車站》隨即看見它以木頭打造的虎牙式建築外觀,柱樑都不使用釘子接合,屋頂尖陡,樑柱形似八卦(據說有避邪功能)。樸實的典雅感覺,為車站增添浪漫復古的風味。日治時代的勝興山區盛產樟木,當時這裡有十六座蒸樟腦的寮社,因此舊稱「十六份」,而車站的舊稱就是「十六份驛」。

《勝興車站》是已經九十多高齡的老火車站,早期是一處號誌站,直到民國19年才有客貨車業務,當時這裡建有16座蒸餾樟腦座,地名十六份,所以勝興車站舊名為《十六份驛》。勝興車站以木頭建造,柱樑都不使用釘子接合,屋頂尖陡、樑柱形似八卦的造型,和屋簷下的鋸齒,傳說是因為車站位於關刀山麓,四圍被九座像虎頭的山包圍著,使得車站像一個受困的虎穴,為趨吉避邪破解風水上的危機,特別設計了這些尖矛、鋸齒造型,也使勝興車站的建築風格與其他車站迴異。 《勝興車站》於民國前完線通車,在當時是西部縱貫鐵路的最高點,是最險峻、自然景觀最特殊的一段,設有特別的折返線,於民國87年截彎取直的做法才取代以往的鐵路線,此後,雖然山線火車不經過此路段,綿延的隧道景象成為令人懷念的歷史印象,反而吸引更多遊客及鐵道迷,來此展開三義懷舊之旅的起站呢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幸福大頭媽 的頭像
    幸福大頭媽

    大頭家庭幸福雲之端^O^

    幸福大頭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